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5篇
  免费   12篇
财政金融   75篇
工业经济   14篇
计划管理   131篇
经济学   229篇
综合类   62篇
运输经济   3篇
旅游经济   5篇
贸易经济   157篇
农业经济   21篇
经济概况   130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数字技术能够对组织协同创新活动以及数字经营环境产生差异化影响,重塑企业创新效应形成机制与实践路径。因此,深入探究数字技术与组织、环境间的联动交互及组态匹配关系对特质各异的企业协同创新路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协同视角构建数字技术应用情境下的TOE分析框架,通过对64家数字密集型企业进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组织与数字技术在多主体协同过程中的交互方式主要分为协同自发与协同响应,具体包含4种组态类型。协同自发方式主要包括以高层次人才为主导的人才驱动型与以组织开放度为主导的文化引领型;协同响应方式主要包括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为主导的需求推动型与以政府注意力分配为主导的政策拉动型。结论能够为解释企业创新应用数字技术提供新的理论视角,为不同技术条件与资源禀赋的企业提供针对性协同策略,为我国协同创新实践提供新的优化路径,为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62.
为应对后疫情时代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加剧的“比较优势陷阱”,中国亟需通过国内价值链省域比较优势的互补协同提升整体国际竞争力。在价值链产品内,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框架,兼顾增值能力与劳动生产率两个维度,使用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设计一个评测国家内部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真实比较优势的新指标。结果表明,东部沿海省域比较优势强度与广度最为显著,内陆省域比较优势集中于上游能源型部门;制造业部门比较优势凸显,服务业部门比较优势相对薄弱;比较优势高省域集中度与低省域集中度的产业部门中,均存在整体比较优势强弱差异,其中,高省域集中度产业部门比较优势强度更高。  相似文献   
63.
近年来,微创新是创新研究领域的热点,如何驱动企业微创新是相关研究亟需回答的问题。整合创新生态系统3个层面六大要素,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以18个微创新案例为样本,探讨创新生态系统驱动企业微创新的复杂因果机制。结果发现:第一,单个创新生态系统要素并不构成企业高微创新的必要条件。第二,存在3条高微创新驱动路径,即机会识别主导下的用户驱动型、机会识别主导下的环境与用户参与驱动型,以及机会识别主导下的环境、组织学习与领先用户驱动型。此外,非高微创新驱动路径仅有一条,且与高微创新驱动路径存在非对称关系。第三,机会识别能力作为核心条件出现在高微创新的3个组态及非高微创新一个组态中,说明机会识别能力对企业微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4.
什么样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有助于提高区域创新绩效是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采用必要条件分析(NCA)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两种方法,对我国内地31个省(区、市)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①数字企业、政府、高校及科研机构、数字创新基础设施、数字人才和金融服务是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关键构成,但单个要素并不是提高区域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②4种数字创新生态系统要素组态有助于提高区域创新绩效,构成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分别是政府引导的智力聚集型、企业开拓的环境支撑型、主体多元的综合发展型和企业主导的资本驱动型;③各地应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培育区域创新新动能,助推“数字中国”新发展。  相似文献   
65.
郭建峰  王莫愁  刘启雷 《技术经济》2022,41(10):138-148
数字技术应用融合叠加商业模式创新催生商业生态新业态,实现跃迁升级。本文结合扎根理论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阐释数字赋能企业商业生态系统跃迁升级的机理,探究多重组态路径。从生态视角揭示了数字资源通过与传统要素资源融合释放数据价值,并驱动形成价值循环体系、实现价值共创、塑造商业群落,最终实现企业商业生态系统跃迁升级。基于FsQCA的多组态分析发现,数字赋能企业商业生态系统跃迁升级历经两个阶段分别为价值共创和商业群落生成。其中,价值共创实现有两条组态路径,即产品创新与要素融合相组合,技术融合同低产品创新、低数据资产相组合,且产品创新构成了价值共创的核心条件。商业群落生成的组态路径表现出以下特征:价值共创和价值链接协同下分别和网络组织、数据赋能相组合,网络组织和数据赋能互为替代,即在一方缺失时,分别与价值共创或价值链接组合实现商业群落构建。本研究为企业商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持续优化,实现数字商业生态资源的充分共享及最优利用,提供了关键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66.
吴建荣 《特区经济》2012,(2):206-208
两江新区是我国内陆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已成为两江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以及重庆市政府实现"314"总体部署的迫切需要和最佳选择。本文从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及两江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义出发,分析了两江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的比较优势,并从政府行为、产业布局、文化建设、人才引进以及主导产业选择等方面提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67.
本文运用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采用带动优势、贡献优势、需求收入弹性以及加权综合法等方法对后危机时代我国工业的不同产业进行定量化评价,确定我国工业发展的优势产业,为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并提出提升优势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8.
李军林 《中国广告》2009,(6):121-124
本文分析了目前中国比较广告的法律法规的现状,并且结合国情,提出了完善比较广告法律法规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9.
本文对城市竞争力的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这些概念主要有:比较优势、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等。在梳理这些概念的同时对这些概念与城市竞争力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本文研究的城市竞争力概念。  相似文献   
70.
In this article, I draw lessons from two quasi‐natural experiments (the transition process in former Communist countries and the rapid globalization of food chains) on the optimality of farms and agricultural structures more generally. I argue that (a) the farm structures that have emerged from the transition process are much more diverse than expected ex ante; (b) this diversity is to an important extent determined by economic mechanisms which are influenced by initial conditions and reform policies; (c) non‐traditional farm structures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during transition because they were optimal to address the specific institutional and structural constraints imposed by the transition process; (d) there is more diversity than often argued in the farms that are integrated in global food chains; (e) endogenous institutional (contracting) innovations in food chains may lock existing farm structures in a long‐run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and (f) indicators based on farm structures are not a good measure of welfare effects of the globalization of food chai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